您好!欢迎来到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今天是
0871-65627772
0871-65627772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告诉孩子:个人努力永远比亮丽的标签来得实在!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本站原创 日期:2017-06-24 浏览:0

昨天,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7年高考统招各批次录取分数线。

i北京二中高三九班熊轩昂以总分690分的成绩位居北京市文科第一,北京八中素质班首届毕业生李宇轩以总分705分成为理科状元。

据了解,本科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5日8时至29日20时。

学霸很多,但每一年各省市的高考状元却只有文理科各一个。成为高考状元的学霸,既有实力垫底,也有运气加持。

那么然后呢?状元们念完大学之后都去哪儿了?

石悦:清华北大学霸成游戏主播。

人生不应该给自己设立一个限制,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石悦是2006年内蒙古理科高考状元,702分,这个让人咂舌的成绩是她当时所交出的答卷,她考取了清华大学建筑专业,并念了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研究生。

十一年过去,如今在网络上石悦有着一个更加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女流”,曾经的高考状元和清华北大学霸现在是一名拥有百万粉丝的知名游戏主播。

说起自己和游戏的渊源,石悦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接触游戏的情景:

“我的父亲年轻时很时髦,他自己很喜欢科技类的新鲜事物,也对游戏很感兴趣,有一次去广州出差时他带回来一台日本进口的红白游戏机,当时我就对电子游戏产生了浓厚兴趣。”

石悦玩儿游戏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父母也就打消了顾虑。

当高考状元、名校学霸和游戏主播这几个标签碰撞在一起的时候,社会舆论也给了看起来一帆风顺的石悦“重重一击”。

在网络上开始出现许多攻击石悦的声音,一些人认为石悦选择成为一名游戏主播是浪费了名校的学习资源,甚至是辜负了学校和社会的培养。

石悦坦言自己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她自己始终认为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己能够选择一份真心热爱的职业,是一种幸运,“我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在石悦看来,高考状元身份只能代表过去的荣誉,并不能说明和定义一个人的能力和真正适合做的事业。

她至今还记得当年大学导师和她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人生是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走出来的。”

这也帮助她跟随了自己的内心,在人生选择上作出了那些在别人看来有些“疯狂”的决定,人生不应该给自己设立一个限制,这是石悦在多年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亲身体验到的,这也是高考状元身份不能给予的。

游戏行业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石悦看来这个领域发展前景很广,目前她的工作重心放在对于游戏上下游产业运作的了解和学习上。

她已经着手成立了自己的游戏工作室,未来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优秀游戏。

佟亚涛:农民的儿子靠读书改变命运。

高考状元只是过去,能够过什么样的生活,还是要靠自己

1989年出生的佟亚涛来自河南漯河,2007年他以658分的成绩成为了当年的漯河市文科高考状元。

如今十年过去,他目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一档财经栏目夜班编辑。

佟亚涛来自漯河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读书能够改变命运。

2006年佟亚涛第一次参加高考时就取得了641分的好成绩,这个分数让他在漯河排名前五,但是由于估分出现了问题,最终没有能够考上理想中的北大。

第二年高考佟亚涛以658的高分当上了漯河市当年的文科状元,但这次他并没有选择北大,而是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

佟亚涛的大学生活波澜不惊,四年本科后他顺利保研,今年是他离开校园的第四年,距离高考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其实大多数同事都不知道我是曾经的高考状元,我也不会刻意去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我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取得别的成绩让别人记住我,我也不希望继续顶着高考状元这个帽子工作和生活。”

在佟亚涛看来,读书,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特别对于出身贫苦家庭的孩子来说,好的学习成绩能够让他们扩宽对未来事业的选择。

“我还是相信读书能够让人有改变的机会,最起码能够通过努力来获得一些小的改变。”

对于现在的生活,佟亚涛觉得还是很满意,他希望能够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凭借自身的努力在这个城市里买房,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过一种平淡但有追求的生活。

“高考状元只是过去,能够过什么样的生活,还是要靠自己。”

周劼人:职场女强人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更出色的妈妈

学习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本能。

周劼人来自浙江杭州,2005年她以659分的成绩成为萧山区文科高考状元,在当年浙江省排名第四,面对多家著名高校抛出的橄榄枝,周劼人选择了清华大学新闻系。

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工作了六年,并在2015年突然辞去了让人羡慕的职位,加入了一家健康科技类创业公司任合伙人。

对于自己曾经高考状元的身份,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母亲的周劼人看得很淡然。

“学习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本能吧。母亲从来不会把学习考试成绩看得很重,而是给了我很多选择的自由和空间。

高考前的一段时间忽然压力很大,母亲就提出让我不再每天去学校上课,而是带着我到处旅行。

能够成为高考状元固然很好,但在成长过程中,让我收获最大的还是那种自由的学习生活氛围,它让我面对困难变得勇于突破束缚。”

“高考状元身份并没有让我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容易,状元身份只是别人口中的谈资。

我的自信和今天取得的成绩与高考状元身份的关系也不大,无论当时有没有成为高考状元,我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距离高考已经过去近12年,如今的周劼人把生活的重心投入到新的事业和家庭生活中。

“我每天的工作都很忙,但这是我选择的事业,周围的同事都很年轻优秀,和他们在一起工作我感到很开心。

平时我还是会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最近看得最多的是医疗健康和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我希望能够做一个更出色的妈妈,能够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自由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

刘也行:曾经参加知名益智节目 如今投资总监

父母并没有过多干涉过我的学习,都是自己自觉去接触知识

刘也行来自河南信阳市,2004年他以719分总分成为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理综更是取得了满分的惊人成绩。他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一直读到博士毕业。

过去高考状元的身份在他看来并不算是很值得拿出来“显摆”的往事,“我觉得自己也没特别的学习方法,我的父母其实并没有过多干涉过我的学习,都是自己自觉去接触知识。

刘也行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名公务员。 刚进大学时,刘也行认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

“我一直把高考当成是一种人类脑力竞赛,我曾想过,如果把高考改成电子竞技,成为状元的还会不会是我们这一批人?我印象里遇到过的许多高考状元都是高分高能的人,他们都有很强的综合素质,不只是考试好。”

2013年刘也行受邀参加了江苏卫视的益智类答题节目《一站到底》,比赛中他与北大才子张雪健连续答题36轮难分难解,这场学霸界的“巅峰对决”让刘也行在全国观众面前大大地“火”了一把。

博士毕业后,刘也行选择了金融投资行业。

“我很喜欢目前的工作,让我能够遇见许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成功的企业家和许多有意义的投资项目,也让我能够与来自政府、学术、科技和文化领域的佼佼者打交道,从中能学到很多。未来我也许会尝试创业。”

王浩然:高考状元进入大学一切归零

曾经历创业失败 现在喜欢潜水运动

1987年出生的王浩然是一个来自湖北恩施土家族小伙,2005年高考时取得了660分的成绩,成为了当年恩施州的理科高考州状元。

王浩然来自湖北恩施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他的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则在家做些小生意。

在王浩然的印象里,父母虽然很关心自己的生活,但在学习上很少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他们在很多方面都让我自己做主,记得父母只是和我说过,希望我能够好好学习,不然考不上大学就要回老家种地。”

凭借对于理科专业的喜爱,他选择了清华大学的化学系,卧虎藏龙的清华大学让当初的“新科状元”王浩然立马感到自己变得很“普通”。

王浩然坦言成为高考状元并没有对自己之后的人生产生太大影响,进入大学后一切就已经归零。

而毕业进入社会,高考状元的身份更是少有人提起,自己自然也不会刻意带着这个“过去的光环”生活下去。

“一切还得靠自己去重新学习和努力,本科毕业后我曾南下到广州一家房地产相关公司工作,也尝试过和几个朋友创业,但都并不太成功。

这些工作经历让我发现了自己对于金融行业的兴趣,于是我决定去香港继续深造,2013年硕士毕业后我回到了北京,加入了一家业内排名靠前的金融投资公司。”

喜爱户外运动的王浩然每年都会到不同国家潜水,东南亚的许多潜水胜地也都留下了这位恩施小伙的足迹。

目前的生活让王浩然感到满意,虽然工作很忙,几乎每天都需要加班,但这份职业让他感受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

对于未来,王浩然还没有具体的计划,“做好目前工作,先打好基础吧,之后说不定还会尝试创业。”

周勇:92年的状元现在已成为教授

个人努力永远比一个光鲜亮丽的标签要来得实在。

周勇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学校里他负责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与实务与视觉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他教学风格认真严谨,待人和善亲切,是人大新闻学子眼中的好教师。周勇是1992年湖南省的文科高考状元,由于年代久远,这一身份在校园里并不太为人所知。

周勇的父亲在政府机关工作、母亲是中学教师。他们因为文革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一个好的大学,但除了默默提供好的学习环境,他们从不对儿子的学习有过多具体要求。

令周勇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父母当年决定搬出政府机关大院在外盖了一栋小楼,为此不惜借了很多钱。

“这么做就是为我和弟弟的将来做打算,他们觉得如果我们考不出去,最起码在老家县城娶妻生子能有个房子。”

高考状元身份让周勇从湖南的小县城来到首都北京,进入一心向往的人民大学新闻专业。这一身份也让他获得了一个四川一家企业一万元的资助,

“当时人大一年的学费是300元,加上一个月两三百元的生活费用,对于我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获得资助让我得以安心继续学业。”

高考状元本身不应该把自己看得太高,越是取得好成绩,越要以平常心来看待自己今后的生活。这个头衔对于个人而言只有短期回报,从长远看则意义不大。

社会舆论也不应该过于神话高考状元。在我看来,任何经验都是不可复制的,个人努力永远比一个光鲜亮丽的标签要来得实在。

娟子妈妈有话说:

从这几个高考状元的故事中,不知大家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好像他们的父母从来没有给孩子施加那么大的学习压力,也没有指望孩子能考个状元回来光宗耀祖。

相反,这些状元们的家庭氛围好像很轻松,家长更重视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爱钻研爱探索的精神。

而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我们也看出这些状元非常有主见,有自我判断能力,情商高。

不知N年后,等我们孩子长大了,是否还要参加高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生活有万千通途,不只是考上重点大学一条路。

我们可以肯定地告诉孩子,在高考这场竞技中,春风得意者值得祝贺,成绩不佳者也不必沮丧。天道酬勤,只要努力奋斗,鲜花和掌声总会眷顾。

今年北京的理科状元,来自北京八中素质班首届毕业生李宇轩说,爸妈对自己从小的教育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人活得开心最重要。

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开心快乐的普通人就好!

 

上一篇:中美教育差别何在?为啥这么多人赴美读高中
下一篇:我为什么对未来的在线教育科技感到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