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超 摄影报道
云南网讯 12日上午,马云公益基金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首届“新乡村校长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首批入选“马云乡村校长计划”的校长名单也同时揭晓。全国20位入选校长每人将获得50万元发展基金。我省两名乡村学校校长熊国朝和罗恒忠也名列其中,每人也将分别获得马云公益基金会奖励的50万元支持。其中,10万元用于帮助改善个人生活;10万元用于领导力提升,包括参与国际游学,组成校长课堂,结成“乡村教育家”社区以探索乡村学校发展;30万元作为实践基金用于获奖校长所在学校,帮助他们开拓教育模式,使乡村学校更具活力。
熊国朝
一个孩子是父母和家庭的百分之百
(保山市腾冲市界头镇中心学校)
1990年,熊国朝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自行车都无法骑的山区小学,破旧不堪的学校只有3所竹篱笆做墙壁的木屋。没有运动场,就在坑坑洼洼的村道上开运动会;音调唱不准,也让学校充满歌声……
在爱与坚守中,熊国朝结合山区农村实际,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教学策略,3年时间,原来年巩固率只有85%左右的山区小学,取得了3年仅流失了1人的成绩;培养出第一位被中师音乐专业录取的学生;全校教学成绩从倒数跃居同类地区第一、全乡36所学校的第三;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乡级先进学校。
被聘任为中心学校校长之后,熊国朝还确立了“1961”教育发展思路,细化了多元并存备课模式、视频课例评析,并提出了课堂3讲3不讲、2641有效教学和作业批改1865要求,提出了提质增效、表册业务规范操作工作等“6个认真开展”和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的“6个坚持实施”。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镇中考优质高中上线人数长期保持90人以上,高考一本录取人数长期保持在100人以上,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的力度和强化后续管理带来的办学效益在全市乃至全省成为典范。
从村完小,到初级中学,再到中心学校校长;从歌咏比赛、运动会、篝火晚会,到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周和校园文化进社区……他把“一个孩子只是老师的几十分之一,却是父母和家庭的百分之百。”作为自我警醒,用“真爱、深爱、博爱、善爱”的理念,为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而继续坚守,无怨无悔。
罗恒忠
我舍不得离开,也不放心离开
(临沧市云县大寨镇箐门口完小)
临沧市云县大寨镇箐门口小学距离大寨镇政府所在地有20公里山路,海拔2000余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小学。那里信息闭塞,交通落后,校舍破旧,是很多老师谈而生畏的学校。而罗恒忠在乡村学校执教20年间,在这一呆就是15年。用他的话说:“这所学校的一草一木点滴的发展都包含了我的心血,我舍不得离开,也不放心离开。”
担任校长以来,罗恒忠倡导的“先学后教,顺势导学”的农村教学模式,倡导“善良、正直、幸福、特色、有价值”的农村小学教学理念,让学生们明白幸福的含义,体会并创造幸福,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罗恒忠也因此荣获13年度“国家模范教师”;倡导真善美教育,让学生在种花养草中学习种植知识,珍惜劳动的艰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存技能;并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形成家校联合。
罗恒忠还将学校图书室的部分书籍分离出去,在村庄各处建立图书中心,让学校成为村子的文化教育中心;与村长一起,设计村里的水果、茶叶、核桃、药材、生猪、鸡的种养规划,并通过提升制作工艺、包装质量,使农产品升值外销,村庄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家家都盖了新房,村公路户户通,外出打工的家长纷纷回乡打工和创业,大大减少了留守儿童……
正是源于内心深处将教育、学生和村庄融入血液的热爱,源于自身能力、担当和襟怀,这位朴实的彝族校长,才会在那样一个偏僻的村庄中,坚守了20年。而他仍在奋斗,只为将脚下的这篇土地,变成更美好的地方。